国家一流专业 | 西安交通大学强基物理详细解读

  窥万物妙理

  筑强国之基

  育民族栋梁

  聚焦未来科技革命

  面向基础科学前沿

  国家重大需求牵引

  优势工科强基拓新

  理工深度交叉融合

  本研硕博贯通培养

  学院简介

  1. 学科底蕴深厚、发展势头强劲

  交通大学物理系始建于 1928 年。1956 年随学校主体西迁,先后支持创建了半导体、电真空技术、无线电技术、核物理等专业,有力支撑了学校工科为主的优势学科布局。

  首批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(2009年),2018年教育部评估位列全国第五

  首批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.0(2020年)

  首批入选国家“强基计划”物理专业(2020年)

  国家一流专业3个:应用物理(2019年)、材料物理(2020年)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(2021年)

  2. 专业建设顶尖、教研基地一流

  教学基地

  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

  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

  国家级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

  陕西省物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

  应用物理、材料物理、光信息3个国家一流专业

  国家物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1.0、2.0

  国家强基计划物理专业

  科研基地

  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

  教育部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重点实验室

 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

  陕西省先进功能材料及介观物理重点实验室

  陕西省量子信息与光电量子器件重点实验室

  陕西基础科学(数学、物理学)研究院
国家一流专业 | 西安交通大学强基物理详细解读(图1)

  部分科研平台

  3. 师资队伍优秀、青年人才担纲

  现有教工:教职员工 176 人,其中教师 119 人、专职科研 26 人,实验技术 20 人

  教师结构:教授 54 人、副教授 58 人、讲师及助理教授 33 人

  教学名师: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,省级教学名师 4 人

  年龄结构:近年来先后引进多名青年教师,45岁以下青年教师 99 人,占比近 70%

  创新团队: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 4 个

  4. 教学实力雄厚、教研成果突出

  出版教材 16 部

  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 3 套

  获省级优秀教材奖 5 本

  国家级一流课程 10 门

  主持国家、省部级教改项目 40 余项

  应用物理、材料物理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

  拔尖计划1.0/2.0、强基计划

  获国家/省级教学成果奖 10 余项

  5. 科研平台一流、高端成果辈出

  拥有教育部、科技部、省级科研重点实验室 5 个

  近五年来,主持国科重点项目 4 项、重点研发 5 项、 联合重点 1 项

  主持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4 项

  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,在Nature及其子刊、PRL等国际物理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呈突破发展势态

  培养目标

 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,面向国家重大需求,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,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基础和卓越工程素养,具备拔尖创新能力,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面向基础科学前沿研究、投身解决制约科技发展瓶颈关键问题、支撑产业变革的领军人才与领跑者。

  培养方向

  电子科学与技术

 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(含量子技术等)

  集成电路工程

  光电信息工程

  机械工程

  仪器科学与技术

  仪器仪表工程

  电气工程

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

  动力工程

  核科学与技术

  核能工程

  环境科学与工程

  环境工程

  物理学

  培养模式
国家一流专业 | 西安交通大学强基物理详细解读(图2)

  育人成效

  胡知遥

  2020级,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量子科技方向

  本科期间一作在物理顶级期刊 Phy. Rev. Lett 发表研究成果

  谢知言

  2020级,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量子科技方向

  刘济衔

  2020级,约翰霍普金斯大学,控制论方向

  崔若杨

  2020级,圣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凝聚态物理方向

  刘一鸣

  新加坡国立大学,攻读博士学位,量子科技方向

  历史发展和科技实践表明,科技革命、产业变革无一不涉及物理学基础的探索与突破,无一不涉及掌握好物理基础的优秀人才的创新创造。

  过去如此,今天如此,未来也一定如此!

 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物理与工程技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,是我们一流大学的使命与责任!

  真诚欢迎同学们加入强基计划物理专业!

标签:

2020级100%转段直博生 | 西安交通大学强基计划生物科
北京大学强基学科解读 | 基础医学:筑健康渡轮,涌生命汪洋